產品開模前檢討
1.什么是產品檢討:
產品檢討是指模具開發人員對客戶(產品開發人員)的產品進行開模合理性分析,
并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對產品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產品改善的方案進行匯總,并反映給客戶
2.為什么要進行產品檢討:
為了能夠使產品的模具順利開出或低成本開出。
3.產品檢討的方法有那些:
1.與客戶當面檢討
2.做成文字資料傳給客戶
4.產品檢討包括那些部分?
a.拔模角檢討:主要是對產品怎么樣拔模進行檢討。主要是拔模角大小的檢討,拔模角越大越好脫模,但太大的拔模角會造成產品的尺寸難以保證,公模面拔模角太大會導致產品拉母模等;
b.產品肉厚的檢討:主要是考慮產品會不會縮水,及縮水是否對外觀和功能產生影響;
c.產品分模線檢討:這部分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如果產品的分模線選擇不好,會造成如下后果:
1.產品外觀面有明顯分模線
2.產品毛邊方向影響裝配 導致模具分模面復雜,使模具難以加工和組配,影響模具壽命
d.倒勾檢討:
1.如果倒勾是產品設計人員不小心做上去的,并沒有組配要求,可以要求去掉該倒勾;
2.如果有組配關系的倒勾,可以考慮改為公母模*破插破,使模具結構簡化;
3.如果用滑塊或斜銷成型,機構是否有安裝空間;
4.斜銷或滑塊的分模線,客戶是否接受?
e.其他產品不合理結構檢討:如果能使模具結構簡化并不影響產品功能,可以建議客戶更改產品結構。
f.進澆方式檢討:主要考慮進澆點和結合線對產品外觀和強度的影響;
g.頂針排布檢討:有些透明件這個檢討很重要。
5.模流分析(CAE)很重要嗎?
模流分析是特別重要的,尤其對于大型零件和外觀件,產品檢討要附帶模流分析;
6.產品檢討有什么作用:
a.可以使模具結構簡單;
b.預測產品缺陷,使客戶憑要求做出合適的設計更改;
c.可使客戶承擔一定風險:如果你在報告中做出的很明顯的產品不合理結構客戶未加理會,他將承擔一定的責任。
7.產品檢討要做檢討報告嗎?
是的,口說無憑立字為據;方便客戶查閱,應圖文并茂
A. 設計變更的項目是否確實地記入最新版的成品圖內?
B. 有無機種替換?交換模仁之模具結構是否沒問題?是否方便于拆裝?
C. 樹脂相關的情報是否詳實?是否取得了物性表?
1. 樹脂名。
2. 等級。
3. 顏色。
4. 成形收縮率。
5. 收縮率和射出壓力(或模腔內壓)、保壓時間、肉厚、料管溫度、模具溫度等關系變化。
6. 加工流動性(流動長或L / T比)和射出壓力、模具溫度、肉厚、料管溫度等之對應關系。
7. 成形條件之最適范圍。
D. 是否可做逃氣溝?(參考物性表或哪一種成形法),可作何種逃氣法?
E. 采用何種成形法?
F. 拆模:
1. 母模(制品表面側)要設計于塑料機之固定側或可動側?
2. 拆模線(分模面、插破面、靠破面)是否理想?
3. 插破面之斜度是否足夠?(最好是3°以上)(插破量)
4. 制品表面的模仁線可有獲得客戶的承認?
5. 喇叭網孔脫模斜度是否足夠?其脫模斜度是否配合咬花?
G. 成品部是否會造成收縮之處?會收縮于哪一側?可有應付的解決辦法與判斷對策了?
1. 偏肉
2. 局部較厚之肉厚縮水痕跡如何克服?
3. RIB與側壁(或板厚)相連處之肉厚比例,板厚,側壁與RIB之比例為最之極限2/3。
4. BOSS根元處之肉厚與該處板厚之比例。是否有作全周盜料?
5. 局部之制品是否會因熱集中,不易冷卻而導致表面收縮?
6. 是否可確實的判定出收縮于哪一側(制品之表面或內側)?
7. 采用特殊之成形法是否可不用考慮收縮?例如發泡成形,或SINPRESS法等。
8. 設計盜料之小模仁或模仁梢時是否達到平均肉厚之要求?
H. 短射:(充填不足)如何對策?
1. 肉厚過薄無法成形時。
2. RIB過薄或過深。
3. BOSS根元處肉厚過薄。
4. BOSS肉厚過薄或過深。
5. RIB或BOSS是否會太接近澆口?
6. 短射和逃氣溝之關系。(客戶有提出排氣之指示?)
I. 短射和收縮二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值?
J. 流道、澆口系統:(含補助湯道、堵料道)。
1. 采用哪種流道(熱流道、冷流道、其它)?
2. 流道系統適切?(注道、流道之型式及尺寸,澆口之型式、個數、位置、尺寸等)流動 平衡OK?
3. 流道距離/肉厚(L / T )適切?
4. 流道系統對整個成品之重量百分比合理?
5. 所采用的澆口型式是否會造成蛇紋或澆口附近產生色澤不均(如模糊、霧狀等)之現象。
6. 澆口之進入成品處是否選擇于較厚之地方。(理想方式是由厚→薄)